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光影记忆!原来乐清人看的第一场电影从这里开始

看乐清 2020-08-27


全文字数:1592

阅读时间:约 5 分钟


FM99.5 乐清电台

“辉 煌 四 十 年”大型新闻行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一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FM99.5乐清电台推出大型新闻行动,从一张张怀旧的老照片聊起,带你回望辉煌成就的四十年。


乐清电影院的故事


今年5月,位于市区城西路上的老西门电影院被拆除,引发了各个年龄层乐清市民对它的集体回忆。


姜晗(70后)——西门电影院刚成立的时候,那时候我读小学,当时看的一部电影是《三打白骨精》,真是太吓人了,我回家的路上还不停的回头看是不是白骨精追过来了,很害怕。


阿放(80后)——当时会留意坐在我旁边的是姑娘还是小伙,有时候还会想跟别人换个票,坐在漂亮的同学旁边,特别好玩。


梦溪(90后)——以前去西门电影院都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大家都很期盼,感觉比春游都有意思,我记得当时看的电影很感人,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看电影很新奇。


乐清西门老电影院拆前场景


清人看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当时乐成的谢氏兄弟从温州租来设备在乐成、柳市等地进行售票放映。1954年,刚成立不久的温州电影中队就派出一支电影小队进驻乐清,在城镇乡村各处进行巡回放映。到了1970年,随着条件日渐成熟,乐清人民正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原乐清电影公司经理  包重庆:1970年在我们乐清大会堂,现在已经改建成小商品市场了,在大会堂安装了松花江座机,比较大的固定放映,放映质量比较好。


除了在电影院固定放映外,县里还组建了七八个电影队进行流动放映。不论是城镇或者村庄,山区还是海岛都有他们的身影,在那个文化娱乐生活极为匮乏的时代,电影队的到来无疑是当地的大事,几乎所有人都会早早地来到广场上等候开场。



原乐清电影公司经理  包重庆:我市的电影事业在当时几十年当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作用,所以宣传部门对我们电影公司抓得很紧,对于很多重要的影片,市委宣传部都发文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学生观看电影。


老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票根


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乐清的电影事业迅速发展。1980年,乐清成立县电影公司,并先后在各大集镇建设新电影院,其中就包括了老西门电影院。到1988年,乐清全年放映电影1.7万场,观影人数达到1300万人,放映收入达到140万。



原乐清电影公司经理  包重庆:那个时候票价是大人一毛,学生5分,反正每一场都是满座的,每次放电影都是人山人海,售票员一天到晚被人要票,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唯一就是晚上看电影,那个时候电影是很吃香的,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剧场里农村的阿婆们都来看,清场的时候她们不肯走,我们也不舍得赶走,她们非常想看,但又没有票。

老电影放映机


然而在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娱乐生活的日益丰富,加之盗版行业的猖獗,人们不再愿意进电影院花钱看电影,影院的倒闭潮在全国蔓延,乐清的电影院也未能幸免。


原乐清电影公司经理  包重庆:最后最热闹的是《泰坦尼克号》,1998年的时候看的人最多,文化的多样化开始以后看的人就慢慢少了,到了2005年就基本停下来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老电影《泰坦尼克号》


近些年,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下,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电影院线又逐渐开始回暖。一家接一家的私营连锁影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乐清落地发芽,他们以更好的观影环境、更人性化的服务、更亲民的票价、更优质的影片重新唤回了人们的观影热情。


西铁保利万和影城店长 陈海博:每年电影院虽然越开越多,但是观影量也是越来越高的。影院更多的是服务的质量,线上线下的结合。我们只有在服务上、影院的措施、设备上更好地完善,去做更多的活动,才能让大家感受到这家电影院带来的福利。


从初时的一票难求,到后来的门可罗雀,再到现在的遍地开花——电影院的变迁犹如时代缩影,映射出这几十年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为这个伟大时代喝彩点赞!!



       40年沧海桑田!原来乐清人以前是这样喝水的……

       900多万元!乐清这家企业“双十一”全网同类销量第一!

      ○ 明天乐清这些地方要停水,持续5个小时!赶紧蓄水




审核:江晓婵

校对:李   莹

编辑:黄侨丹

记者:赵斯奇

图片摄影:叶朝晖、杨锎

文中部分图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告知姓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